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史記上
SHIH-CHI (1) 
開課學期
97-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系  
授課教師
閻鴻中 
課號
Hist4003 
課程識別碼
103 23141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共104 
備註
範疇:中國。領域:思想、政治、社會、一般。史學名著。
限學士班學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36人
外系人數限制: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71shiji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太史公《史記》不僅開創了中國史學最獨特也最重要的體裁──記傳體,成為集中國上古歷史文化之大成的鉅著,更由於它「究天人、通古今、成一家之言」,因而具有全新的學術視野與獨具洞識的思想內涵,開 啟了一場劃時代的知識革命,確立了此下兩千餘年學術分野的重要基礎。研讀《史記》,精彩絕倫的生命、酣暢淋漓的故事、驚心動魄的時代和無燭不照、無微不臻 而又高瞻遠矚的眼光,處處歷久彌新、顛撲不破,而餘味無窮。若要一窺中國文化豐厚深邃之內涵,《史記》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山,無論淺嘗深酌,皆可滿載而 歸。此外,《史記》為歷代傳誦不絕,研究之作汗牛充棟。在如此豐厚的基礎上,學習者稍識門徑後,若能認真下工夫,最容易取得切磋琢磨的機會,培養起理解大著作、開啟大視野的能力。這門課程希望能發揮初步的引導作用。  

課程目標
除了在「導論」部份介紹史記的寫作背景、體裁結構和核心理念之外,全學年選讀三十餘篇(約全書四分之一),上學期基本上是先秦部份,下學期主為秦漢部份。對於作者的思想情懷,以及此書的體裁、取材、敘事、旨趣、體系,以及成書經緯,都依據實例進行解讀分析。 除了課堂講解的部份之外,修課學生需自行研讀相關各篇,以獲得對史記一書較全面的認識。

史記上 課程進度
1. 課程介紹 導論上
2. 導論下 太史公自序
3. 太史公自序
4. 漢書司馬遷傳與報任安書
5. 五帝本紀
6. 夏本紀、殷本紀、三代世表
7. 伯夷列傳
8. 齊太公世家(國語齊語)
9. 管晏列傳 期中考
10. 吳太伯世家
11. 魯周公世家
12. 十二諸侯年表
13. 孔子世家
14. 仲尼弟子列傳 孟子荀卿列傳
15. 商君列傳 魏公子列傳
16. 開國紀念日(放假一天)
17. 六國年表
18. 期末考
 
課程要求
1. 研讀指定文獻。
2. 背誦指定篇章。(以上兩者包含於考試範圍內)
3. 繳交史記讀書報告一篇。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六 12:10~13:30
每週四 18:00~19:00
每週一 12:10~13:30 備註: 週一中午在普101;週四下午在研究室(國青431);週六中午在共104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基本書目(各講大綱依講次置於課程網頁)

1.(三家注)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唐山、天工、萬卷樓、大安、文史哲、復
文、宏業等印行縮影本。原大影印本曾有藝文、天工等印行,但已絕版;太原:北岳文藝出
版社現有發行。) 使用讀本
2.《史記三家注》(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鼎文、宏業、世界等影印) 參考〔清〕張文虎
《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北京:中華,1997) 參考讀本
3.韓兆琦,《史記箋證》(南昌市:江西人民,2004) 參考讀本

基本參考書
1.〔明〕凌稚隆輯,《史記評林》(地球出版社影印)
2.〔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北京:中華,1981)
3.〔清〕姚祖恩(苧田),《史記菁華錄》(台北:聯經、學海等)
4.劉咸炘,《太史公書知意》(收於《四史知意》)
5.施之勉,《史記會注考證訂補》(台北:華岡,1976)
6.王叔岷,《史記斠證》(台北:中?院歷史語言?究所,1983/北京:中華,2007)
7.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編,《歷代名家評史記》(北京師範大學,1986/臺北:博遠,1990 )
(以上註釋類)


8.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編,《司馬遷與《史記》研究論著專題索
引》(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9.張玉春,《史記版本新研究》(北京:商務,2001)
(以上書籍版本與研究概況)

10.(清)包世臣,〈論史記六國表敘〉、〈復石贛州書〉,《藝舟雙楫》論文二(商務:國
學基本叢書)
11.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臺灣開明書店�里仁�漢京),第一至五章(司馬遷的
學術傳記),第七章(思想介紹)
12.錢穆,〈太史公考釋〉,《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臺北:東大�聯經�蘭臺
13.阮芝生,〈司馬遷之心──〈報任少卿書〉析論〉,《台大歷史學報》26(2000.12),151-205
14.阮芝生,〈論史記五體及「太史公曰」的述與作〉,《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6(1979.12)
(以上太史公思想)

15.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觀堂集林》
16.張大可,《史記研究》(北京:華文,2002)
17.袁傳璋,《太史公生平著作考論》(合肥:安徽人民,2005)
(以上太史公生平)

18.朱東潤,〈裴駰《史記集解》說例〉、〈司馬貞《史記索隱》說例〉、〈張守節《史記正義》
說例〉,俱見《史記考索》(上海:開明書店,1940╱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19.白壽彝,〈《史記》新論〉,《史學遺產六講》(北京:北京,2004)附錄一
20.陳直,〈漢晉人對《史記》的傳播及其評價〉,收於吳澤主編《中國史學史論集
(一)》(上海人民,1979),234-258
21.阮芝生,〈論留侯與三略〉,《食貨月刊》復刊11卷3,4期(1981.6,7)
22.阮芝生,〈貨殖與禮義--《史記•貨殖列傳》析論〉,《臺大歷史學報》19(1996.6)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報告 
30% 
 
2. 
筆試 
7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太史公自序 
第3週
  太史公自序 
第4週
  太史公自序(含漢書司馬遷傳與報任安書) 
第5週
  五帝本紀 
第6週
  五帝本紀 
第7週
  五帝本紀 
第8週
  三代世表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11/20  伯夷列傳
 
第11週
11/27  管晏列傳、齊太公世家

 
第12週
  十二諸侯年表

 
第13週
  孔子世家
 
第14週
  仲尼弟子列傳 孟子荀卿列傳

 
第15週
  商君列傳 魏公子列傳

 
第16週
  開國紀念日(放假)

 
第17週
  六國年表
 
第18週
  六國年表 期末考